苗种挑选
河蟹苗种挑选注意事项:规格整齐,一般100~200只/千克。同一个塘口蟹种规格尽量一致,大小悬殊的要进行二次筛选,避免蜕壳不整齐造成相互残杀,影响成活率。体质健壮,蟹种背壳光亮凸起,腹部饱满瓷白有红膏,肠道食线饱满清晰,倒入桶中挑选时爬动敏捷无断腿或少有断腿,无“病苗”“花色苗”“药害苗”和残疾苗,无“二龄蟹”。
“病苗”指的是病毒、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发病的蟹种,一般细菌病和寄生虫病居多,常见的症状有烂肢(蟹种步足指尖发黑结痂)、腐壳(蟹种附肢和甲壳上有溃疡)、烂鳃(蟹种鳃丝缺损糜烂)、黑鳃(蟹种鳃丝发黑)、肠炎(蟹种一般肠道无食线,肛门红肿)、肝坏死(蟹种肝丝肿大、发白或灰白)、纤毛虫(蟹种体表附着灰白色絮状物,手摸有滑腻感,镜检可发现大量的聚缩虫或钟形虫),这类蟹种带病下塘后一般体质差,难以完成蜕壳,并会感染健康蟹,不宜放养。“花色苗”指的是体色不一致的蟹种,这类蟹种一般体质差,比较娇嫩,蜕壳困难。“药害苗”指的是受到消毒剂或农药伤害的蟹种。蟹种放养后期,有些蟹农为了提前将苗池的蟹种捕捞干净,腾空池塘放养大眼幼体,用漂白粉、敌百虫或菊酯类农药对残留的蟹种进行毒杀,有的暂时没有死,被暂养销售出去了。这类蟹种中毒受伤,放养后陆续死亡,成活率极低。“二龄蟹”指的是性腺发育成熟的蟹,这类蟹第二性特征十分明显,公蟹表现为螯足被覆浓密的绒毛,用于交配的交接器硬化;母蟹表现为脐部钝圆覆盖了整个腹部。“二龄蟹”由于性腺成熟,养殖过程中会陆续死亡,不宜养殖。同时,为了养优质蟹,对蟹种的亲本也有必要进行调查,一般要求母本规格不低于150克。
青虾苗种挑选注意事项:规格整齐,一般600~800只/千克,体色光亮,无红鳃、黑鳃,体表无纤毛虫。掌握亲本来源,长期近亲繁殖的虾苗规格小、抗性差、病害多,不宜作为养殖对象。用敌百虫或菊酯类农药毒上来的虾苗不宜作为养殖对象。虾苗下塘后快速逃散的,可能运输过程中加了药,下塘后死亡率极高,不宜作为养殖对象。
小龙虾苗种挑选注意事项:以规格整齐、体色光亮、肠道食线清晰饱满的青壳虾作为主养对象,红壳虾、病害虾不宜作为养殖对象。规格一般200~400只/千克,虾苗就近选购,不宜长途运输。
苗种运输
蟹种运输:蟹种常见的运输方式为袋式运输,一般采用尼龙纱袋打包运输。这种袋式运输法方便快捷,缺点是蟹种之间相互挤压严重,容易被对方的附肢、额齿刺破甲壳造成伤害。受伤的蟹种下塘后一般会钻入底泥中不出来,直至死在池底,严重影响河蟹起捕率。因此建议采用袋式运输法运输蟹种,装袋不宜过满,以半袋或大半袋为宜。装车运输时,纱袋与纱袋之间不宜相互挤压码垛,防止蟹种受伤。建议采用框子或架子将上下层纱袋进行隔开。另外,蟹种装袋前,要在清水中吐水2小时以上,让蟹种尽量将鳃内的污水吐清,防止鳃丝污泥附着影响呼吸。
青虾苗运输:常见的是框式运输法,青虾苗不耐缺氧,因此运输过程中要确保溶氧供应充足。
小龙虾苗运输:常见的是框式运输法,由于小龙虾苗种较为娇嫩,要在运输框内适当放一些水草(如水花生),防止虾苗之间相互挤压受伤。同时,保持框内湿润而不积水。
苗种放养
无论蟹种还是虾苗,在放养前最好要“试水”处理。主要方法是:将蟹种(虾苗)连袋(框)浸入将要投放的蟹(虾)塘内,1~2分钟后拎起,放在预先准备好的塑料薄膜或蛇皮袋上沥水,2~3分钟后再次浸水,如此重复2~3次,主要目的是调节温差,让蟹种(虾苗)鳃丝充分吸水,有个适应过程。为防止蟹种(虾苗)带病下塘,蟹种(虾苗)在下塘前最好要进行“药浴”处理,可选用浓度为3%的食盐水、8~10毫克/升的高锰酸钾、1毫升/升的苗复康(维生素)浸浴5~10分钟(任选一种),浸浴时必须充氧。没有充氧设备的视蟹(虾)耐受程度而定,不可机械地按照浸浴时间执行,避免人为的造成蟹(虾)缺氧窒息或受伤。放养时间选择在晴天进行。
苗种的放养数量视养殖模式和养殖者的技术水平而定。一般池塘虾蟹混养模式,蟹种放养量在700~1000只/亩,青虾苗5~10千克/亩。稻虾连作模式,小龙虾放养量在15~20千克/亩。